1、 小鸡出壳
大纸箱和旧轮胎。
纸箱或者旧的轮胎,平放在地上,用一些大的报纸,折四折后在中间剪一个直径20cm的圆形。先不要完全剪断,让孩子蹲在纸箱里或者轮胎中间,报纸盖在孩子头上。家长或其他小朋友一起叫。“小鸡快快出来,小鸡快快出来”。家长撕掉中间的圆圈,让孩子头先出来。“啊!小鸡头出来了”。家长再协助撕开左边让孩子左手先出来,再撕开右边,让孩子的右手也出来,再慢慢让孩子站起身走出纸箱。小鸡出壳了,小鸡出壳了,大家一起拍手。游戏启发孩子认知,让孩子展开想象。
2、 插红旗
几块大的硬塑料泡沫,小红旗无数。
让孩子从一端跑到另一端,把红旗插起来,行进途中设置一些障碍物,如钻小洞、跨栏、走“小桥”。如果集体活动可分三组,每组四个小朋友进行比赛。小红旗插上后,第二个小朋友再出发,直到插完为止。游戏让孩子全身运动,学会顺序,学会团队合作,同时也鼓励孩子去争取竞赛的胜利。
3、 积木建构
各种积木。
积木玩耍、积木建构时孩子们百玩不厌的游戏。用积木搭建房子、汽车、长凳、床、沙发......让孩子得到快乐,同时也让孩子展开想象。开始可以简单造型,慢慢复杂,不要过分拘于形式,尽量发挥孩子创造。设置情景去引导孩子搭建。家长也可以先示范,或在孩子搭建中稍加改变来帮助孩子完成一些形状,如“奶奶累了,个奶奶搭个凳子,让奶奶坐;小狗的家很远很远,黑子给小狗搭一个大汽车运小狗回家;小猫咪生病了,孩子快给猫咪搭个床让它睡觉......”
搭积木让孩子手眼协调、手脑协调,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建构能力。
4、1-10配对
1- 10数字小型积木,1-10数字卡片。
先给孩子数字卡片,让孩子看,利用卡片的形象数字去认识1-10。然后让孩子把小积木数字和卡片数字配对,培养孩子数字的概念。
5、 套大圈
小塑料呼啦圈。
用小塑料呼啦圈,让孩子上下套,从头到脚,反过来从脚到头。开始孩子套出套进会松手放掉圈,慢慢教会孩子换手,圈不放掉套进套出。多次重复孩子能顺利地完成套圈。
游戏训练孩子手脚的配合,认知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的道理。
6、 顶物过独木桥
设置一条高20cm、长2m的独木桥,准备一些可以让孩子顶在头上的物件(草垫、小枕头、大一点布娃娃、小塑料盒等),让孩子顶着物件走独木桥。行走时告诉孩子眼睛看前方,手扶着头上物件(可以一只手,也可以两只手),勇敢地行走,大人在旁边适当保护。集体活动中,要让孩子排队依次行走。
7、 包饺子
面团。
用面团让孩子小手去捏揉,去拍打。大人先示范饺子是怎样做成的,让孩子照大人的样子模仿。当孩子把面一小团一小团压扁后,在面团上放上红枣,让孩子把面皮的边捏起来,要捏紧,饺子就做成了。捏面团锻炼孩子手的力量和指的灵活性,增加孩子一些生活常识。
8、 图中找一找
在孩子认识的三角形。方形、长方形、圆形、五角星形的排列图形中,准确地去寻找每一种形状。给孩子一张图形,再给一支笔(红、蓝、黄、绿),让孩子分贝先找出某一种形状,全部用红笔在上面点出来。第二次再换另一种图,寻找另一种图形,用蓝笔在上面点出来。不断练习,直到每种图形都能准确地找出来。寻找时告诉孩子从左到右,一个一个有序地找。培养孩子辨认图形的耐心,培养孩子的观察力。加深对几种形状的认知。
9、 小草快快长
给孩子做一顶头饰(小草)。
先用一副长着很多小草的画,给孩子们讲解,“小草很小很小,刚刚从地里长出一点小芽。啊!下雨了,雨水淋到土地里,小草喝到水了。不一会太阳出来了,照在小草身上,小草慢慢长出来了,长高了、长高了”。让孩子带上头饰蹲下来,很低很低。用可乐瓶装上一点水,瓶口扎一两个小洞,将水从小洞里洒出来。告诉孩子下雨了、下雨了,小草喝到水了,很快乐。再用电筒照照孩子,太阳出来了,小草快快长,快快长,长大了。让孩子慢慢地站起来,两手合起往上举,举得高高的,站起来时扭扭小屁股,最后踮起脚尖,小草长大了,让孩子知道小草长高需要水和阳光,并让孩子爱护小草。
10、 比比哪个多
碗和豆子。给孩子两个碗,让孩子自己去装豆豆。一个装多,一个装少,多少要明显。然后换成装花生、红枣,多少要明显。然后再换成装花生、红枣、海绵小方块。反复启发孩子,用语言描述多少,让孩子加深多和少的概念。